访谈时间:2019年12月16日下午3:00~5:00
访谈地点: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室
主办单位:县政府网站 县融媒体中心
承办单位:肥西县民政局
访谈嘉宾:
陪同嘉宾: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肥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网站暨政务微博微信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县融媒体中心、县政府网站开设“在线访谈”栏目,邀请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负责同志,回答相关热点话题,并且通过互动交流,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促进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县党代会、《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肥西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解正银就“立足民政职能,坚持尽力而为,精心组织民生工程实施”话题进行访谈。
主持人:解主任,您好!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首先想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民政工作,以及民政上具体承担的民生工程项目有哪些?
嘉宾: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民生社会事业,“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是党和政府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的重要体现。2019年,县民政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对照《肥西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实施29项民生工程的通知》(肥政〔2019〕23号)要求,精心组织推动民生工程有序有力有效实施,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使民政对象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019年县民政局实施县民生工程29项中的2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其中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中县民政局主要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及机构运行维护、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5个分项。
主持人:听了您刚才的介绍,了解到民政上确实承担了很多兜底性、保基础的工作。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一直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事情。请您介绍一下2019年我县民政部门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嘉宾:2019年,县民政局按照“兜准底、兜全底、兜实底、兜牢底、兜严底”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救急难、流浪乞讨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为主体,以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为手段,与慈善救助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目前城乡低保14992户,23830人;自7月1日,低保标准提高至户月人均602元。二是特困供养扎实推进。目前全县特困供养对象6011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4506万元。三是各项救助全面实施。开展临时救助726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76.17万元。为9234名残疾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000.29万元,为10053困难残疾人累计发放护理补贴1161.74万元。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今年全县共救助孤儿146人,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03万元。扎实开展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今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1人次,支出救助经费73.04万元。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民政部门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项举措、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民政部门确实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
那对于群众关心的养老话题,请你介绍下民政当前的做法及成效。
嘉宾:近年来,肥西县坚持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并举、政府与社会互动、城镇与农村统筹,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能力,积极回应老年人养老需求,着力打造养老服务“肥西样本”。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敬老院18所,其中200张以上床位的敬老院15所;民办养老机构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8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33个。主要做法如下:
做优公办养老。以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为总抓手,对全县敬老院开展对标排查、达标评估,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高。2018年1月,县财政投入183.3万元,为丰乐镇、山南镇、高店乡、紫蓬镇、紫蓬山管委会、严店乡、柿树岗乡9所敬老院安装空调811台,实现敬老院宿舍空调全覆盖。完善敬老院厕所、卫生间、餐厅、活动室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完善浴室设施和独立卫生间改造,推动敬老院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坚持“一地一案”“一院一策”,全县“515”敬老院全部达标,筑牢安全红线。2013年,肥西县温馨老年公寓荣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2014年9月,官亭镇江夏五保供养中心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山南镇金牛老年服务中心荣获安徽省第二届“敬老文明号”称号。
做强民办养老。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合政〔2015〕209号)等精神,用好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产业政策,通过申报兑现民办养老机构开办补贴和运营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全县现有肥西温馨、合肥晚晴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
做大社区养老。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投入制度化。对新建并通过验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一次性建设奖补经费20万元;对正常运行的,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万元。2012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投入一次性建设资金和运营补贴1100余万元,投入运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达78个,日间照料床位达244张。此外,今年在建14个。
主要创新亮点有:
一是率先开展敬老院专护区建设。为大力推进敬老院改革创新,释放养老事业转型发展新动力,2015年初,县民政、卫生、财政联合出台了《肥西县公办养老机构专护区建设方案》。按照“敬老院+医院”模式,建成16所敬老院医疗“专护区”,实现乡镇全覆盖。2019年将进一步推进医养融合,在铭传乡三河养老服务中心、官亭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专护区”。
二是率先探索敬老院公建民营。2013年,山南金牛敬老院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肥西县小井庄宏东家政服务公司,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建民营”模式,在保障农村五保老人基本养老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养老服务,推动农村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2015年,严店乡、高店乡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确定第三方开展敬老院“委托管理”模式,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和水平。2019年,持续推进丰乐、花岗、铭传、三河、紫蓬镇、紫蓬山管委会公办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工作。
三是率先启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2018-2019年,投入200多万元,在上派镇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20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补贴。2019年,在全县35个城市社区和30个农村社区中全面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重点解决空巢、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提供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
主持人:从您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咱们肥西的养老事业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还是走在前列的。听说肥西规划建设的示范养老公寓正在有序推进中,请您介绍一下示范养老公寓的设计理念及当前的建设进度?
嘉宾:肥西县示范养老公寓项目选址位于上派镇馆驿路与云霄路交口东北侧,占地约43.1亩,建设总床位500张,其中医养结合型床位200张。功能划分上设有介护公寓、介助公寓、自理公寓,以及卫生保健用房、社会工作用房、娱乐用房等。在景观设计上,项目采用院落式组合,其中包括亭、廊、环道,并做了大量景观绿化,形成多层次景观空间,给老年人营造一个“诗意安居”的居住氛围。
此项目已纳入大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审图已完毕,并移交县重点局招标建设。建成后的养老公寓将在医养结合、运营模式、政策扶持、智慧养老等方面达到“省一流四示范”水平。
第一,打造医养结合。引入具有医疗资质的机构入驻,对入驻老人提供医疗及护理服务,实现医疗费用报销一站式结算。第二,采用公办民营的运营模式。真正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品牌团队提供专业性强的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第三,打造政策扶持示范项目。对入驻的不同类型的老人实行兜底性扶持补贴政策,对特困供养老人实行政府全面兜底,低收入老人实行政策补贴,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自费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全县构建网络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而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第四,打造智慧养老示范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大平台,建立全县老年人数据库和需求供应平台,通过数据终端和设备传感器,及时掌握老年人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可根据数据平台对老年人服务进行动态监管,及时根据服务对象评价反馈调整和优化服务。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肥西县示范养老公寓确实让人期待。请问对于肥西养老事业的发展目前民政部门有哪些规划,请您简要阐述一下?
嘉宾:近年来,肥西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将其纳入民生工程,肥西县将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持续推动敬老院公建民营,盘活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机构软硬件投入,切实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在城市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三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养老。四是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需求,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老年社区食堂、老年文体活动中心,配备专业医疗与社工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养老需求。